现代林业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赋能竹产业振兴——我院赴莲都区黄村乡郑村村开展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2025-09-22 09:47

11.jpg

为扎实推进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助力笋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近日,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现代林业研究所团队前往莲都区黄村乡郑村村开展竹产业专题调研。此次实地调研聚焦竹林培育、加工转化、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旨在为当地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丽水作为“中国特色竹乡”,拥有竹林面积约17万公顷,占全省18%,笋竹全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是山区农民增收共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莲都区作为全市竹产业核心区,现有竹林面积15.79万亩,其中黄村乡以2.54万亩成为重点发展区域。郑村村依托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竹材初加工为主的产业基础,但其发展仍面临机械化水平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等共性问题。

调研团队一行深入郑村村竹林基地,实地考察了毛竹生长状况与抚育管理情况,重点查看了村级竹材加工点的生产流程。在与村干部、竹农及当地加工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中,团队详细了解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竹林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采运成本偏高,鲜笋采运成本比平原地区高30%,竹农积极性受影响,虽开始发展无人机吊运竹材,但受限于运输距离等因素,适运范围有限;另一方面,初级加工点设备老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难以对接“以竹代塑”等新兴市场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结合全市竹木分解点建设规划,提出应优先完善村级初加工设施,探索“竹林基地+分解点+小微园”的三级加工体系。

科研人员还结合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经验,为当地量身定制了技术升级建议,一是引入竹材自动剖竹机等装备,提升初加工标准化水平;二是借鉴“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建设经验,拓展电商销售渠道;三是探索林下经济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这些建议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双方就下一步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达成初步共识。

此次调研是我院服务全市“六大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具体举措。团队将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针对性技术方案,助力郑村村及黄村乡竹产业突破发展瓶颈,为丽水实现2025年笋竹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目标贡献科研力量。通过科技赋能,让小小毛竹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竹”。


文章来源: 现代林业研究所

作者: 杨继

【打印】【关闭】